2012年10月13日 星期六

[手機]翻蓋手機是如何退出主流舞台的?






曾幾何時大街小巷常見的翻蓋手機,現在似乎已很少見到,為什麼?鄒劍波在知乎上的回答解釋了翻蓋機逐漸推出主流舞台的歷程。

問:我想瞭解的是翻蓋機為何會退出主流市場,是什麼原因導致的,而​​不是認為它已經退出市場。

答:翻蓋手機並沒有完全消失,甚至大哥大(或者說現在的對講機)都沒有完全消失,只是它們退出了主流手機市場,嗯,還有電話,它也是,未來它也會漸漸退出民用市場(留在商用市場,這是外話了不提)。那麼為什麼?(作者玩笑稱被他寫成了手機小簡史,不是太切題,但其實答案已包含其中)

一、通訊設備與流動通訊設備

我就不具體說近兩百年了的電話為什麼會出現了,它躍升了人類的通訊能力(從前是靠信和喊)。而大哥大(即最初的手機)也是類似的,它是躍升了在流動中的人類的通訊能力。

二、放入褲兜的流動通訊設備——普遍意義上的手機

然後手機進一步發展後的,翻蓋手機呢,它為什麼會進入市場?

在那個時代,越來越多的人在一次次做生意過程中,漸漸意識到流動通訊能力的重要性,市場和需求規模的發展,流動通訊的需求越來越多,但大哥大的體積過大的缺陷限制了它,限制了流動通訊設備的市場前景和未來方向。但當時各流動通訊設備廠商沒有到這一點,或者沒有預測或認識到流動通訊設備的廣泛全世界存在的需求(這有點類似於那位5台計算機滿足全世界計算需求的悲劇預言),它沒有意識到或足夠重視到這一問題。

而當時想要進入流動通訊設備的市場新入者,摩托羅拉看到了體積這一問題,並嘗試性(或許是認識到了這個因素限制了市場發展,或許是自己研發出了相關技術,是需求推動還是技術發展推動,我倒說不清)地用這一優勢強入市場,最終獲得成功。至於成功的因素,現在來看是非常簡單的,因為,從翻蓋手機開始,手機可以放入褲兜。

對了,在翻蓋手機同期,還有一些差不多的類型,直板手機甚至帶外屏的翻蓋手機。把它們認為是差不多的類型,是因為,在這一代手機中,區別於上一代的核心競爭力是體積更小,而不是翻蓋什麼的別的。

三、喬布斯與iPhone——手機?流動的互聯網終端!

差不多10年過去,所有手機廠商都在持續競爭著,市場的競爭焦點在於越來越小、越來越輕的體積和重量,或者一些神奇有趣的外觀設計。似乎全世界的廠商們,甚至包括用戶們都認為,這就是後面長時間的趨勢了,手機沒什麼好做了,後續就是不斷鋪開到更多更大的市場然後賺錢了。

然後喬布斯帶著iPhone來了。

沒錯,他真的重發明了手機,在iPhone之前,手機千變萬化只是個通訊工具,在iPhone之後,手機開始成為互聯網終端,流動的。

喬布斯做的,是“破壞”了整個產業的破壞性創新。自第一代iPhone開始,手機產業的市場競爭焦點、關鍵因素開始發生變化,體積迅速成為不再重要的東西(其實在此之前,口紅手機的不俏已經是一個重大提示,提示產業巨頭們,體積因素已經漸漸到達競爭要素瓶頸,不再重要。但或許,喬布斯是第一個認識到的?)。如何才能更好地滿足互聯網相關的需求是廠商們思考的問題(長時間就是iPhone自己,後續延伸到Android、WP等,黑莓在此文不談我認為產業發展整體而言黑莓根本不重要),於是新的市場競爭因素變為了,我們需要螢幕更大,以更好得顯示網頁、郵件、視頻;我們需要計算能力更佳,以進行更好地遊戲、娛樂、音視頻;我們需要更大的內存,以承擔更多的多任務共存;我們需要更好的定位和通信服務,以創造更佳的流動的互聯網服務的質量。

四、手機的未來?

下一代手機,該是怎樣?是包裡的大屏+手腕上的Tips式手錶,是Google Glass式的眼鏡式通訊設備,還是所見即螢幕的更有趣的存在?我等待下一個摩托、下一個 Apple 、下一個破壞性創新。

幾個感言:

1、在這個過程中,總有一批需求比較老態、不喜歡擁抱變化、不在意新的價值的用戶,但是廠商總能清楚地認識到需要慢慢拋棄他們,這個決定並不難下( Nokia 、摩托就是因為某些原因下得晚了而..)。因為廠商們清楚,這類用戶是一個數量上正在快速減少、單個用戶的需求量快速減少或相對更少、並且在快速變老被年輕人取代的一代人類。

2、從翻蓋機到智能機的中間過程中,還有廠商繼續在體積小這上面做了下去,做出口紅手機什麼的,如果沒有 Apple 來改變/重發明手機,或許作為互聯網終端的手機會晚出多數年,可能會繼續在一些廠商的帶領下在體積越來越小這個錯誤(歷史的東西,好像也沒有對錯)的方向下走下去?因此你是否感受到了 Apple 的偉大。當然,或許未來會有個存在,告訴我們,這時候的 Apple ,是未來的摩托。(實際上,1998年左右的摩托,不就是現在的 Apple 嗎)

3、或許你看完後已經發現,這個產業的發展過程,完全就是《創新者的窘境》中說的那樣,總是如此,大公司老去死去,小公司攜新的成長中的不同群體的需求、破壞性創新、全新的市場競爭焦點和參數進入,或許有些聰明的會例外,但總體總是這樣。破壞性創新總是被一個市場的完全新入者帶領和創造。

4、一些重要公司,可能在當時的時代可能很重要,但是從整體產業進程來看只是小因素,就不提了,比如黑莓、 Nokia 、 Sharp 、TCL。此外,本文是沒查任何資料隨手寫的,因此可能有些細節小錯誤,不過大的事情上是沒差的吧。

我們也開了Google plus page,如有Google plus account的你,也可follow 我們吧!

https://plus.google.com/104792312952728477864